關於粉樂町
  • 富邦藝術基金會致力於讓藝術走出美術館、畫廊、音樂廳或劇院,「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於是有了粉樂町的誕生。

  • 2000年富邦藝術基金會為香港藝術中心規劃一個關於台灣年輕藝術家的展覽就是粉樂町 ,出現東區,從廢棄的空屋、水塔開始,以「巷弄美學」為主要精神,在東區一帶,進 行一場粉紅色街頭運動,但首次登場遭遇納莉風災並不順利;策展團隊直到2007年才再次啟動,以不 同的主題推動「粉樂町無牆美術館」,讓藝術家進駐東區進行創作、與商店合作發行藝術公仔等,以打破美術館的隔閡,讓藝術生活化。

「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巷弄美學!



歷屆粉樂町介紹 (點選各年度粉樂町,可以連結參觀粉樂町的作品,超棒的!)
  • 2001年粉樂町:  粉樂町乍現東區,是指一個非常快樂的地方,從廢棄的空屋、民宅的水塔開始,以「巷弄美學」為主要精神。無奈首次登場遭遇納莉風災並不順利。

  • 2007年粉樂町: 再次啟動,以不同的主題推動「粉樂町無牆美術館」。

  • 2008粉樂町:以歷史回溯的角度,表述台北東區在時代變遷下的故事和容貌,有些從地理年代說起,有些結合展點空間的記憶、抑或是創作者們思忖自身的轉變歷程到對台北東區的眷戀情感等等。

  • 2009粉樂町:主題「笑率」等同效率,在保留快樂的角落原意下,多拉出一層鼓舞的態度,希望以一天兩次提醒所有人,在我們的體內有一種抗體叫作「笑容」,遇到瓶頸不如先微笑面對。
  • 2010粉樂町:主題是「仰望」,代表角度的延伸,透過觀看的位置演繹出對於多元文化的尊重,也提供了藝術無限可能的舞台,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了人對於各種聲音的尊重。

  • 2011粉樂町:「Light up」主題,期待點亮同時相互的輝映可以聚合成為更耀眼的亮點,也是凝聚共識的情境描述。

  • 2012粉樂町:推出「粉角色」主張,意在望見城市各「角」落所聚集的創意能量,並以「色」彩感染力為行動。

  • 2013粉樂町:選定以「和諧」 為正向發聲,提出在眾聲喧嘩的時代,尊重多元也包容差異的意義。

  • 2014 粉樂町:主題「擁抱」,選擇以動態詞為主張,表示「行動」在粉樂町 的重要性,也意指「親身體驗」的重要含意。


2007~2013年粉樂町網站圖示

2014年粉樂町網站


粉樂町給大家帶來什麼不一樣的視野?
  • 透過藝術的進駐,粉樂町座落在我們常常散步走逛的城市內,可能是一個轉角、街道或者一家商店,藝術品走出了美術館的展示空間,進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不用排隊與買門票,每個經過的人都可以停下來欣賞,觀察藝術品和環境與人之間的關係,在今天、明天或後天,它就座落在我們身邊,用心看,你會與藝術相遇,你也會發現藝術原來這樣容易親近!

  • 對於粉樂町,我們覺得是一個很好、很特別的藝術展覽活動,因為很多人對"藝術"都會界定在美術館或室內場所參觀展出品,這些人跟藝術的距離隨著工作時間忙碌,愈來愈遙遠,甚至認為自己毫無藝術欣賞眼光。但粉樂町卻讓「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生活空間就是一種藝術,讓藝術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我覺得這是最特別的地方。

  • 粉樂町,他們秉持著「無牆美術館」的意念,打破傳統藝術的籓籬,從納莉風災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目前也開始設計相關產品,像月曆、手提袋、墊板,並且融入一般民眾的消費場所,如咖啡店、便利商店......雖然一路上遇到了許多困難與誤解,但他們還是很努力的堅持下去,我覺得這一點是值得我們佩服與鼓勵的,當然,也因此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有藝術氣息。

     


在台北市東區街頭的粉樂町─2013年粉樂地圖


參考資料
  • 富邦藝術基金會:http://www.fubonart.org.tw/。